1月9日上午,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由我校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妇科学学科带头人、附属第一医院吴效科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多囊卵巢综合征病证结合研究的示范和应用》喜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会上受到表彰。吴效科教授赴京参加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0日中午,校党委副书记陈亚平和副校长兼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党委书记孙忠人到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迎接载誉归来的吴效科教授。
|
党委副书记陈亚平(左)和副校长兼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党委书记孙忠人(右)到机场迎接吴效科教授 |
据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生率约10%,临床表现为闭经、不孕、肥胖、多毛等,严重影响女性生殖健康和人口出生质量。该病符合中医“痰湿型”月经病、不孕症范畴,是中医妇科具有疗效优势的病种,“补肾化痰祛瘀法”是公认治法。由吴效科教授主持完成的课题《多囊卵巢综合征病证结合研究的示范和应用》基于“病证结合”思路,围绕此病治法——“补肾化痰祛瘀法”的理论创新,以及关键技术、疗效评价和病证特点等科学问题,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也为现代疑难疾病从“病证结合”的角度开展研究提供了范例。
在研究创新方面,由吴效科教授领衔的项目组基于临床证候规律和文献研究,提出证候要素为“痰、瘀”等,厘定证候靶位“胞宫、肌肤”,创新PCOS生殖障碍的“痰壅胞宫”病机理论,发现其生物学基础为“卵巢胰岛素抵抗”,并通过构建“卵巢胰岛素抵抗”的细胞、器官和动物模型等新实验技术方法,阐明“痰壅胞宫”的生物学效应表现为卵巢机能亢进,证明该治法及其中药制剂疗效的关键技术在于纠正“卵巢胰岛素抵抗”。此外,该项目还系统阐明我国PCOS患者病证特点,包括内分泌、卵巢形态、临床表型和遗传学标志等;发现我国患者的无排卵、促性腺激素失调和多囊卵巢形态发生率,与欧美人群的高雄、代谢异常等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为制定亚太地区和我国该病的诊疗规范提供依据。同时,项目组还对国内外中、西医治疗本病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完成3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发现辅助生殖技术中实施该治法针刺治疗,显著提高妊娠成功率11.3%,创新针刺临床研究方法学,并提出应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突出中医特色的针灸临床研究模式。
在成果推广应用方面,该项目研究成果在行业内8家中医妇科重点学科/专科单位应用6年,有效诊治患者共2万人次,获排卵率80%,年妊娠率平均27%,较西医标准疗法高出6%妊娠率。项目组成员们共发表论文130篇,其中SCI收录29篇,并受邀在国际知名刊物AJP、Fertil Steril等约稿述评。同时,项目组还主办国际性专病学术会议4次,并组织成员们在各类学术会议上作专题讲座和报告10余次,还组织大家参加了亚太地区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PCOS诊断和治疗规范》和《闭经诊断与治疗指南》的研究制定工作,积极推动该病种的中西医、国内外的交流和合作。此外,该项目研究成果还有效支撑了我校国家级重点学科、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室,及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建设工作,并获得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
学校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及中医妇科学学科部分师生代表一同到机场迎接。